“你好,科城派出所!我們收到預警,你可能被騙,想和你見一面!”“搞錯啦!我們這里是安陽縣公安局!這是我們這邊一個受害人的手機,她來我們這里報案的……”3月18日下午18時,鹽城市公安局鹽南高新區分局民警朱家炫接到反詐預警指令,市民李女士有被騙風險,朱家炫立即撥打李女士電話,結果卻打給了外省民警。
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狀況?熟知詐騙套路的朱家炫很快反應過來,是騙子引導李女士使用了電話“呼叫轉移”功能,這樣他人就無法聯系李女士,更方便騙子實施詐騙。碰巧,電話轉移的目標正是已被騙的外省受害人,而當時受害人正在當地公安機關報警。

經過15分鐘的緊張工作,朱家炫終于通過李女士同事的微信與其取得聯系,但李女士此時卻心有疑惑,并不完全信任朱家炫。“錢別轉!我現在去找你!”朱家炫立即趕往現場,看到民警到了家中,李女士終于放下心理防備,道出了詳細情況。原來,李女士是遇到“公檢法”詐騙,對方聲稱自己是公安局民警,發現李女士涉嫌違法,參與洗黑錢200萬元。
“他們也穿個制服,后面還有辦公場所……”視頻通話中對方不僅身處“公安局”,還有李女士個人信息,甚至主動報出自己的警號,貌似十分“專業”!
面對騙子的連環套路,李女士終于上當,按照騙子的引導,手機開通了“呼叫轉移”并下載了某借貸APP。一系列操作下來,李女士總覺得那里不對,有些猶豫。就在這時,李女士收到了同事的微信消息,得知派出所民警正在到處尋找自己。于是,李女士決定先等待民警上門。
“目的還是騙你錢!”隨后,朱家炫上門為李女士宣傳講解反詐知識,仔細剖析騙子的套路,并指導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,及時保住了李女士即將轉賬的13萬元。
鹽南公安提醒:公檢法不會通過電話、短信、微信等形式辦案,更沒有“安全賬戶”要你轉賬。凡是讓提供銀行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的,都是詐騙。(通訊員 沈力 陳楠)
來源:現代快報全媒體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